上吐下泻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食物中毒、肠道感染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生理性因素如饮食不当通常可以自行缓解,但疾病引起的症状需针对性治疗。
1、生理性原因
短时间内暴饮暴食或摄入过多油腻食物,可能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此时胃肠道蠕动异常加快,胃内容物反流导致呕吐,肠道内容物排出加速引发腹泻。此类情况通常伴有腹胀、嗳气等症状,调整饮食结构后多可缓解。
2、食物中毒
食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病原体污染的食物后,细菌产生的毒素刺激胃肠道黏膜,这种刺激会引起胃部痉挛性收缩导致呕吐,同时肠道分泌大量液体引发水样腹泻。患者常伴有发热、脐周绞痛,严重时可出现脱水。一般需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3、肠道感染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病原体侵入肠道后,会破坏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肠道吸收功能下降。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在渗透压作用下携带大量水分排出,形成腹泻。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同时刺激呕吐中枢,出现呕吐症状。此类情况可伴随黏液便、里急后重感,通常需要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盐酸小檗碱片、诺氟沙星胶囊、利巴韦林颗粒等药物。
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血便、意识模糊等表现,应立即到消化内科就诊。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及病原学检测后,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及调整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