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针灸可以治疗哪些病?

江一平 中医消化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通常具有缓解疼痛、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消化系统疾病、调理妇科疾病以及缓解心理疾病等功效和作用。

1、缓解疼痛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体内内啡肽等镇痛物质的释放,同时调节局部血液循环,常用于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骨关节炎等疼痛性疾病。临床研究显示其对慢性腰背痛缓解率可达60%-70%。

2、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针刺能够激活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促进受损神经修复,适用于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3、改善消化系统疾病

通过调节胃肠动力和消化酶分泌,针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病症具有改善作用。研究证实针灸足三里穴可增强胃窦收缩幅度达40%以上。

4、调理妇科疾病

针灸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月经不调、原发性痛经等妇科病症有显著疗效。临床数据显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效率可达80%左右。

5、缓解心理疾病

针刺特定穴位能调节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配合耳穴贴压对焦虑症、失眠等心身疾病具有辅助治疗效果,研究显示其改善睡眠有效率约65%-75%。

接受针灸治疗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持证医师操作。治疗前应告知医生自身健康状况,凝血功能异常、严重心脏病患者及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选择。治疗期间注意保暖,避免空腹或过度疲劳状态下接受治疗,治疗后适当休息避免立即剧烈运动。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