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钠注射液作为临床常用的电解质补充药物,通常具有补充体液、维持电解质平衡、作为药物溶剂、冲洗伤口以及扩容治疗等功效和作用。其成分与人体体液渗透压相近,适用于多种医疗场景。
1、补充体液
氯化钠注射液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够快速补充因呕吐、腹泻、出汗等原因丢失的体液。钠离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成分,输注后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帮助恢复有效血容量。
2、维持电解质平衡
当患者出现低钠血症或代谢性碱中毒时,该注射液能调节体内钠、氯离子浓度。钠离子参与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氯离子则与酸碱平衡密切相关,两者协同维持内环境稳定。
3、作为药物溶剂
多种注射用粉针剂需用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后使用。其pH值中性且与多数药物相容性良好,既能保证药物稳定性,又能降低静脉刺激反应,常用于抗生素、化疗药等配制。
4、冲洗伤口
外科手术中常用0.9%氯化钠冲洗创面和体腔。其渗透压与血浆相当,能有效清除污染物而不破坏组织细胞,相比普通清水更符合生理需求,可减少术后粘连发生。
5、扩容治疗
在失血性休克或烧伤早期,快速输注可暂时增加循环血量。通过提高血管内液体量维持血压,为后续输血或抢救争取时间,但大量使用需警惕高氯性酸中毒风险。
使用氯化钠注射液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输注速度应根据患者心肺功能调整。伴有心力衰竭或肾功能不全者应控制入量,避免液体过量导致水肿。具体使用剂量和疗程需由医生根据临床情况判断,不可自行调整浓度或配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