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耳石症

刘红兵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常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主要因耳石脱落至半规管引起。其典型表现为头部位置变化时突发短暂性眩晕,常伴随眼球震颤、恶心等症状,但无耳鸣或听力下降。

耳石症的发病与耳石脱落有关。正常情况下耳石附着于耳石膜上,当头部受到外伤、发生炎症或血液循环障碍时,耳石可能脱落并进入半规管。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脱落的耳石会随内淋巴液流动,刺激壶腹嵴毛细胞,引发强烈的眩晕感。

该病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患者在起床、躺下、转头等特定体位改变时,会出现持续数秒至1分钟的旋转性眩晕,发作时可见眼球向特定方向规律震颤。眩晕发作后可能有漂浮感或头晕,但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听力测试通常正常。

耳石复位治疗是主要手段。临床常采用Epley手法、Semont法等物理复位方法,通过系列头部位置变化使耳石回归椭圆囊。约80%患者经1-2次复位即可缓解,顽固性病例可重复操作或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急性期眩晕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地西泮片等药物缓解症状,但药物不能替代复位治疗。

日常应注意避免剧烈头部运动,睡眠时适当垫高头部。眩晕发作期间需有人陪护防止跌倒,复位后24小时内保持头部直立。若反复发作或伴有听力改变、持续性头晕等情况,应及时进行前庭功能检查排除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疾病。确诊后应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自行服用止晕药物掩盖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