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检查主要用于评估感染、炎症、组织损伤等情况,并辅助监测治疗效果。其检测结果可为医生提供疾病活动性及预后的参考信息,常与其他指标结合分析。
1、感染性疾病的筛查
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时水平显著升高,而病毒感染通常升高不明显。该指标可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感染类型,指导抗生素使用决策。对于发热待查、术后发热等不明原因感染病例,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变化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2、炎症性疾病的监测
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C反应蛋白水平与疾病活动度正相关。临床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测可评估药物疗效,如生物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持续降低的C反应蛋白提示治疗有效。急性胰腺炎、心肌梗死等非感染性炎症疾病也会出现指标升高。
3、治疗效果评估
术后患者检测C反应蛋白有助于早期发现感染并发症,正常情况术后3天达峰值后逐渐下降。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时,有效的治疗会使C反应蛋白在24-48小时内开始下降。对于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维持稳定的低水平C反应蛋白提示病情控制良好。
该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单独检测价值有限,需结合血常规检查、血沉、降钙素原等检查综合判断。检测结果异常时应及时就诊,由专科医生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避免自行解读。特殊人群如孕妇、新生儿可能出现生理性波动,需由医生鉴别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