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尿毒症是怎么引起的

王忠军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的表现,通常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疾病以及尿路梗阻等多种原因引起。这些因素长期损伤肾脏功能,最终导致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

1、糖尿病肾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损伤肾小球滤过膜,导致蛋白质漏出并逐渐硬化。随着病情进展,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最终引发肾功能衰竭。患者可能出现泡沫尿、水肿等症状,需积极控制血糖并定期监测肾功能。

2、高血压肾损害

持续高血压会使肾小动脉玻璃样变性,肾单位缺血缺氧。这种慢性损伤会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丧失,临床上表现为夜尿增多、血肌酐升高等。严格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是延缓病情的关键。

3、慢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的肾小球炎症会破坏滤过屏障,造成血尿、蛋白尿。反复发作的炎症反应使肾脏逐渐纤维化,约20%-30%患者可能在10-20年内进展为尿毒症,需规范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4、遗传性疾病

多囊肾等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肾脏结构异常,囊肿逐渐增大压迫正常肾组织。约50%患者可能在60岁左右出现肾功能不全,常伴有高血压和腰痛,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

5、尿路梗阻

肾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引起的长期尿路梗阻会造成肾盂积水,肾实质受压萎缩。梗阻超过6周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及时解除梗阻可保留残余肾功能,延误治疗则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对于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建议每3-6个月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已出现肾功能异常者需在肾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低蛋白饮食、纠正贫血等综合管理,必要时尽早开始肾脏替代治疗准备。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