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类、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代谢类药物、生物制剂以及烷化剂等,具体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1、糖皮质激素类
泼尼松、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属于此类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它们通过抑制免疫细胞活性和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预防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2、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环孢素、他克莫司是常用药物,通过阻断T淋巴细胞活化信号通路发挥免疫抑制效果。这类药物在器官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中应用广泛,也可用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控制。
3、抗代谢类药物
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等通过干扰DNA合成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其中吗替麦考酚酯对淋巴细胞选择性较高,多用于肾移植术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维持治疗。
4、生物制剂
利妥昔单抗、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属于靶向生物制剂,可特异性抑制免疫系统中的特定细胞或炎症因子。例如利妥昔单抗通过清除B细胞,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等疾病的治疗。
5、烷化剂
环磷酰胺是代表药物,通过破坏DNA结构抑制免疫细胞功能,常用于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等疾病的诱导缓解治疗。
免疫抑制剂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并注意预防感染。避免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