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脂肪性肝病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危害

邬喆斌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脂肪性肝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引起的肝脏病变。该疾病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危害,需积极干预以预防病情进展。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当脂肪代谢异常或摄入过多时,脂肪会在肝细胞内堆积形成脂肪滴。长期脂肪堆积可引发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肝酶升高、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约20%-30%的脂肪性肝病患者可能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其中部分患者可能在10-20年内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脂肪性肝病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诱发或加重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肝脏作为全身代谢中枢,其功能障碍会加剧糖脂代谢紊乱,形成恶性循环。研究显示,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较正常人增加2-3倍。

脂肪性肝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普通人群显著增高。肝脏脂肪堆积会促进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释放,加速血管内皮损伤。临床数据显示,中重度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提高1-2倍。

建议患者通过控制体重、限制高脂饮食、规律运动等方式改善代谢状态。定期进行肝功能、肝脏超声或FibroScan检查,对于已出现肝功能异常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护肝药物并监测病情变化。早期干预可有效逆转肝脏脂肪沉积,防止不可逆性肝损伤发生。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