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炎可能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或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侵入脑组织,或免疫系统异常攻击中枢神经时,可能引发脑实质炎症反应,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具体病因。
1、病毒感染
约60%-70%的脑炎由病毒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等。这些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蚊虫叮咬进入人体,经血液循环突破血脑屏障感染脑组织。患者除发热、头痛外,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临床常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更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2、细菌感染
脑膜炎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可能继发脑炎。细菌产生的毒素会破坏脑细胞,导致脑膜刺激征、喷射性呕吐等典型表现。治疗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剂、万古霉素粉针等,重症患者需联合用药控制感染。
3、自身免疫性脑炎
机体产生抗NMDA受体或LGI1抗体时,会错误攻击脑组织引发炎症。这类非感染性脑炎常伴精神行为异常、记忆障碍等症状。治疗主要采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疗法,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调节免疫功能。
4、寄生虫感染
弓形虫等寄生虫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脑炎,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患者可能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治疗需使用磺胺嘧啶片联合乙胺嘧啶片进行病原治疗。
出现持续发热伴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脑脊液检查、核磁共振成像和病原学检测。确诊后需在感染科或神经内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早期规范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降低癫痫、认知障碍等后遗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