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通常会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长出第一颗乳牙,但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可能在4个月时萌出,也有少数延迟到12个月左右。出牙时间和顺序与遗传、营养、发育等因素有关。
1、出牙时间阶段
大多数婴儿在4-7个月时萌出下颌中切牙,即下门牙。随后上颌中切牙(上门牙)在6-8个月出现。部分发育较快的婴儿可能在3个月萌牙,而超过13个月未出牙则建议就医评估。
2、影响因素
遗传基因是主要因素,若父母幼时出牙晚,孩子可能呈现类似趋势。充足的钙、磷、维生素D摄入能促进牙胚发育,早产或低体重儿可能出牙稍晚。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也可能影响出牙时间。
3、伴随症状
约三分之二的婴儿会出现流涎增多、啃咬物品、牙龈红肿等症状,可能伴随低热(不超过38℃)、烦躁等反应。这些症状通常持续3-5天,可通过磨牙棒缓解,若出现持续高热需排查其他感染。
若婴儿18个月仍未萌出乳牙,建议到儿童口腔科进行X线检查,排除先天性缺牙或发育异常。日常可用干净纱布清洁牙龈,出牙后使用婴儿牙刷维护口腔卫生。避免过度焦虑,定期进行儿童保健体检监测发育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