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肾功能严重衰竭,无法正常排出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此时体内毒素蓄积,可能引发多系统损害,影响全身器官功能。
尿毒症通常由慢性肾脏疾病逐渐恶化所致,常见病因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等。随着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至15ml/min以下,肾脏无法有效清除肌酐、尿素等代谢产物,导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贫血、水肿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意识障碍或心包炎等并发症。临床上通过血液检查、尿液分析和影像学检查综合诊断。
确诊尿毒症后需及时接受规范治疗,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能替代肾脏部分功能,肾移植则是根本性治疗手段。日常需严格限制蛋白质和盐分摄入,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指标。建议慢性肾病患者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或水肿加重时应立即就医。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