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黄疸病是什么病

郝薇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黄疸是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并非独立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其发生可能与红细胞破坏过多、肝胆疾病或胆道梗阻等因素有关。

1、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由于肝脏功能未发育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或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溶血,常引发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黄疸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早产儿可能持续更久,需监测胆红素水平。

2、肝细胞性黄疸

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患者常伴乏力、食欲减退,实验室检查可见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转氨酶异常。

3、梗阻性黄疸

胆管结石、肿瘤或胰头癌等疾病造成胆道阻塞,使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典型表现为皮肤黄染伴陶土色粪便,影像学检查如超声、MRCP可发现胆管扩张或占位性病变。

4、溶血性黄疸

异型输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或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超过肝脏处理能力。血液检查显示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尿。

出现皮肤黄染需及时就医,通过肝功能、血常规检查、影像学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需避免摄入损害肝脏的药物或食物,胆道梗阻患者应限制脂肪摄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手术解除胆道梗阻等。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