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作为常用的消毒剂,可能引起黏膜刺激、皮肤灼伤、呼吸道刺激、误食中毒及环境污染等毒副作用,需谨慎使用。
1、黏膜刺激
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接触眼睛、口腔或鼻腔等黏膜部位时,可能引发灼痛、红肿或分泌物增多。其高碱性会破坏黏膜屏障,导致局部炎症反应,严重时可造成角膜损伤或口腔溃疡。
2、皮肤灼伤
高浓度次氯酸钠接触皮肤后,会与表皮蛋白质发生反应,引发化学性烧伤。初期表现为皮肤发白、刺痛,长期接触可能形成水疱或皮肤脱屑,手部频繁接触者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
3、呼吸道刺激
挥发的次氯酸钠气体被吸入后,会刺激呼吸道黏膜,引发咳嗽、咽喉灼热感或胸闷。在密闭空间使用时,分解产生的氯气可能诱发哮喘发作,严重时可能导致化学性肺炎。
4、误食中毒
误服次氯酸钠溶液会引起消化道腐蚀,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摄入量超过3ml/kg体重时,可能引发代谢性酸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全身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衰竭。
5、环境污染
过量使用或不当排放的次氯酸钠会破坏水体微生物平衡,抑制水生生物生长。其分解产物可能生成有毒的氯代有机物,长期积累对生态系统存在潜在风险。
使用次氯酸钠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配比稀释,操作时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储存需远离儿童和食品,避免与酸性清洁剂混合。若发生皮肤或黏膜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误服者需立即就医,禁止催吐以防二次损伤。废弃溶液应中和处理后排放,减少环境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