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痛经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子宫位置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原因有关。生理性痛经通常在月经初潮后1-2年内出现,而病理性痛经可能伴随其他妇科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原发性痛经主要与月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分泌增加有关。前列腺素会刺激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导致子宫缺血缺氧并引发下腹坠痛,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内侧。此类痛经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热敷缓解,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或萘普生片等药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2、子宫位置异常
子宫后倾后屈位可能影响经血排出,导致宫腔内压力增高引发痛经。这种情况可能伴随月经量减少、经血颜色暗红等症状,可通过膝胸卧位锻炼改善子宫位置,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调节月经周期。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在卵巢、盆腔等部位生长,月经期病灶出血刺激腹膜引发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患者常伴有性交痛、肛门坠胀感等症状,确诊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诺孕素片、孕三烯酮胶囊等药物抑制内膜生长,或使用亮丙瑞林注射剂等GnRH-a类药物诱导假绝经状态。
若痛经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月经紊乱、异常出血等情况,建议及时到妇科进行超声检查、CA125检测或腹腔镜检查。日常应注意经期保暖,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外阴清洁卫生,减少生冷食物摄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