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是指面部肌肉运动功能减弱或丧失,导致无法正常控制表情、闭眼、抬眉等动作,医学上称为面神经麻痹。该症状可能由面神经受损或相关疾病引起,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面部肌肉活动障碍。
面瘫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类型。周围性面瘫通常由面神经麻痹、病毒感染(如贝尔氏麻痹)、耳部感染或外伤导致,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中枢性面瘫多与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颅内肿瘤或神经系统病变相关,常伴有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其他神经功能异常。此外,莱姆病、中耳炎、腮腺肿瘤等疾病也可能引发面瘫。
若出现面部肌肉无力、口角歪斜、流泪或味觉异常等症状,建议及时到神经内科就诊。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肌电图或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或物理治疗。患者需避免冷风刺激,遵医嘱进行面部肌肉康复训练,多数病例在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