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与气道和肺组织受损有关。该病多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引发,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形成通常与长期吸烟密切相关,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持续损伤气道黏膜,导致支气管壁增厚、黏液分泌增多。此外,长期接触工业粉尘、化学烟雾等职业暴露,以及反复呼吸道感染都可能加速病情进展。遗传因素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患者更易患病。
典型症状包括晨间咳嗽加重、白色黏液痰、活动后气促等。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急性加重期会出现痰量增多、脓性痰、喘息加重等表现,严重时可并发呼吸衰竭。
诊断主要依据肺功能检查显示持续气流受限,FEV1/FVC比值小于70%。胸部CT可见肺气肿改变,血气分析能评估缺氧程度。临床上需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方案。稳定期主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缓解症状,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控制炎症。急性加重期需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肺康复训练和长期氧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戒烟、减少职业粉尘接触。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患者应定期监测肺功能,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进行适度呼吸锻炼如缩唇呼吸。出现急性加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