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江一平 中医消化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白芍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养血调经、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以及改善睡眠等功效。其性微寒,味苦酸,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但需辨证使用。

1、养血调经

白芍归肝、脾经,可通过补益肝血调节冲任二脉,促进血液生成及运行。对于气血不足引起的月经量少、经期延后或闭经,常与当归、熟地黄配伍,能改善子宫内膜营养状态。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指甲苍白等症状也可通过此功效缓解。

2、平抑肝阳

白芍所含的芍药苷等成分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肝阳上亢引起的神经兴奋性增高。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等出现的头痛眩晕、耳鸣目赤等症状,常与钩藤、石决明等平肝药物联合应用。

3、柔肝止痛

通过舒缓肝经气机,白芍能缓解肝气郁结导致的胸胁胀痛。对于慢性胃炎、胆囊炎等疾病出现的阵发性绞痛,配伍甘草可增强解痉镇痛效果。其镇痛机制与调节前列腺素合成及钙离子通道有关。

4、敛阴止汗

白芍酸收之性可固摄阴液,适用于阴虚火旺导致的夜间盗汗,或气虚不固引起的白天自汗。临床常与牡蛎、麻黄根等固表止汗药配伍,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减少汗液过量分泌。

5、改善睡眠

白芍的镇静作用有助于缓解肝阳上扰心神所致的心烦失眠。对于焦虑症、神经衰弱等出现的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症状,配合酸枣仁、龙骨等安神药物可协同增效。

白芍需根据体质和证型使用,虚寒证患者及孕妇应慎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合理配伍,避免长期单独大量服用。出现不良反应如腹泻、皮疹时应及时停药并就诊,确保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