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扎针灸害处有哪些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扎针灸害处有哪些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在正确操作下通常较为安全,但操作不当或个体差异可能导致局部感染、晕针、局部瘀血、脏器损伤以及心理不适等潜在风险。

1、局部感染

针灸需刺破皮肤,若针具消毒不彻底或操作环境不洁,可能引发细菌感染。感染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疼痛甚至化脓,免疫力低下者风险更高。规范操作的医疗机构通常采用一次性针具,可有效降低风险。

2、晕针

部分人群因紧张、饥饿或体质虚弱,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出冷汗等晕针反应。症状轻者平卧休息即可缓解,严重者可能出现短暂意识丧失。针灸前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空腹可预防。

3、局部瘀血

针刺可能损伤毛细血管,导致皮下出血形成淤青。常见于血管丰富的穴位如合谷穴,通常无需特殊处理,1-2周可自行吸收。凝血功能异常者需提前告知医师。

4、脏器损伤

胸背部穴位操作过深可能引发气胸,腹部穴位可能伤及肠道。这类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低,与操作者解剖知识掌握程度密切相关。合格医师熟悉人体解剖结构,能有效规避风险。

5、心理不适

恐惧针灸者可能产生焦虑、心悸等应激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建议首次治疗前与医师充分沟通,采用渐进式适应法缓解紧张情绪。

进行针灸治疗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确保使用一次性灭菌针具。治疗过程中如出现异常疼痛、胸闷等不适需立即告知医师。凝血功能异常、严重心脏病、安装心脏起搏器者应提前告知医生,由专业人员评估是否适宜针灸。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泡澡或剧烈运动,保持针孔部位清洁干燥。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