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感冒患者一般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止吐药物、止泻药物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等进行治疗。具体用药需根据症状及病因进行选择,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1、抗病毒药物
胃肠型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若明确为流感病毒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这类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2、解热镇痛药
对于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需注意此类药物可能刺激胃肠道,宜在餐后服用。
3、止吐药物
频繁呕吐影响进食时,可短期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盐酸昂丹司琼片等止吐剂。甲氧氯普胺能通过拮抗多巴胺受体改善胃动力,昂丹司琼则通过阻断5-羟色胺受体发挥止吐作用。
4、止泻药物
腹泻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洛哌丁胺胶囊等。蒙脱石散通过吸附病原体和毒素发挥作用,洛哌丁胺能抑制肠道蠕动,但细菌性肠炎患者需慎用。
5、肠道菌群调节剂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微生态制剂可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缓解腹胀、腹泻等症状。需注意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
患者治疗期间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饮食宜选择米汤、面条等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及生冷食物。若出现持续高热、剧烈腹痛、血便或脱水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所有药物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症状缓解后不可擅自停药,需完成规定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