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推迟是否正常需根据具体推迟天数判断。通常月经周期在21~35天范围内波动属于正常现象,若推迟时间在3~7天,且无其他不适,大多属于生理性波动。若推迟超过7天,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妊娠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原因。
月经推迟的常见原因包括精神压力、作息紊乱等。长期焦虑、紧张或情绪波动可能影响下丘脑功能,导致激素分泌异常,从而引起月经周期改变。此外,近期作息不规律、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也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造成月经推迟。这些情况通常调整生活方式后可逐渐恢复。
部分药物如紧急避孕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干扰体内激素水平,导致月经暂时性推迟。若排除药物影响且推迟时间较长,需考虑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卵巢早衰等疾病因素,这些疾病可能伴随痤疮、脱发、体重异常等症状。
若月经偶尔推迟且在一周内,可先观察并改善生活习惯,如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及适度运动。若推迟超过一周或伴有腹痛、异常出血等情况,建议到妇科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查、B超等检查,排除病理性原因后遵医嘱调理月经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