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焦虑症的药物主要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苯二氮䓬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类型,需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
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神经递质浓度,从而改善焦虑情绪。常用药物包括盐酸帕罗西汀片、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氟西汀胶囊等,一般需连续服用2-4周逐渐起效,可能出现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
2、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此类药物可同时调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神经递质,适用于伴躯体症状的焦虑患者。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缓释片、度洛西汀肠溶胶囊等,需注意监测血压变化及睡眠情况。
3、苯二氮䓬类药物
具有快速抗焦虑作用,多用于急性焦虑发作或短期辅助治疗。常用地西泮片、劳拉西泮片等,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和耐受性,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4周。
4、β受体阻滞剂
盐酸普萘洛尔片等药物可通过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改善焦虑引发的躯体症状如心悸、震颤等,但对心理症状改善效果有限,通常作为辅助用药。
5、其他药物
丁螺环酮片属于5-羟色胺1A受体部分激动剂,依赖性较低;米氮平片具有抗焦虑和改善睡眠作用;部分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盐酸阿米替林片也可酌情使用。
焦虑症患者需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治疗期间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突然停药。建议配合心理治疗、规律作息及适度运动,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药物反应。若出现严重嗜睡、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