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疱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手掌、脚底等部位出现密集的粟粒大小水疱,常伴有瘙痒或灼热感。该疾病与汗腺功能障碍、过敏反应、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汗疱疹的典型症状为对称性分布的小水疱,疱液清亮,水疱干涸后会出现脱屑。发作期可能持续2-3周,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尤其在夏季或季节交替时容易加重。部分患者可能同时伴有手足多汗症状,但并非所有病例都与出汗直接相关。
该病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接触过敏原(如镍、铬等金属)、真菌感染、精神紧张等因素刺激有关。遗传因素也被认为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约30%患者存在家族史。汗腺导管堵塞导致的汗液潴留是形成水疱的重要病理基础。
日常护理应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过度洗涤和使用刺激性清洁剂。发作期间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曲安奈德尿素软膏、卤米松乳膏等外用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口服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若出现继发感染,需及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治疗。
建议患者穿着透气性好的鞋袜,避免长时间佩戴金属饰品。记录发作前后的接触史有助于识别潜在诱因。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应及时到皮肤科进行斑贴试验等专项检查,排除接触性皮炎等其他皮肤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