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急性胆囊炎症状
多数患者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因进食油腻食物诱发。伴随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体温升高至38℃以上,部分患者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查体可见墨菲征阳性,即按压右上腹时患者吸气受限。
2、慢性胆囊炎症状
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多在进食后加重,伴有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体检时右上腹可有轻度压痛,但通常无显著肌紧张。症状易反复发作,尤其在饮食不当、劳累后明显。
3、一般治疗
急性发作期需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慢性期建议低脂饮食,避免油炸、肥肉等食物。局部热敷可缓解疼痛,同时需注意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4、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时需使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疼痛剧烈者可选用山莨菪碱解痉止痛,熊去氧胆酸可用于利胆治疗。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5、手术治疗
适用于胆囊化脓、坏疽或反复发作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首选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对于急性重症患者,可能需行经皮胆囊穿刺造瘘术引流脓液。
出现疑似胆囊炎症状时,建议及时到肝胆外科就诊,通过超声、血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术后患者应注意逐步恢复饮食,保持切口清洁。定期复查肝功能,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有助于预防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