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肛门疼痛、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黏液便或血便以及下腹部不适等。具体表现因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可能有所不同。
1、肛门疼痛
直肠发生炎症时,局部黏膜充血水肿,炎性因子刺激神经末梢可引起肛门坠胀痛或烧灼痛,尤其在排便时疼痛可能加重。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肛周皮肤潮湿、瘙痒。
2、排便习惯改变
炎症导致直肠黏膜敏感性增高,可能出现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可达3-5次或更多,粪便常呈稀糊状。少数患者可能因直肠痉挛出现排便困难或便秘。
3、里急后重
直肠持续受炎症刺激可引起便意频繁,但排便后仍有排便不尽感,可能伴随肛门括约肌痉挛性收缩,严重时可能出现假性腹泻。
4、黏液便或血便
炎症导致肠黏膜分泌亢进,粪便表面常附有白色或黄色黏液。若黏膜糜烂或溃疡形成,可能出现便中带鲜红色血液,出血量通常较少。
5、下腹部不适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左下腹隐痛或胀痛,疼痛可能在排便后暂时缓解。若炎症累及乙状结肠,可能伴随肠鸣音活跃或腹胀。
直肠炎症状易与其他肠道疾病混淆,若出现持续血便、体重下降或夜间痛醒等情况,需及时到消化内科就诊。医生可能通过肠镜、粪便常规等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病因制定治疗方案,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或抗生素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