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失代偿期是指肝脏在长期受损后,无法通过自身代偿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阶段。此时肝细胞广泛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脏结构破坏,出现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标志着疾病进入终末期。
此阶段典型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症状。患者常出现腹水、下肢水肿,因肝脏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及门静脉压力增高所致。黄疸是另一常见体征,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皮肤、巩膜黄染。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或皮肤瘀斑,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有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性脑病,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与血氨升高影响脑功能有关。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控制、并发症管理和支持治疗。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适用于乙肝相关肝硬化。利尿剂螺内酯联合呋塞米可改善腹水,人血白蛋白输注纠正低蛋白血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需内镜下套扎或组织胶注射,必要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肝性脑病患者需限制蛋白摄入,使用乳果糖降氨治疗。终末期患者评估后可行肝移植手术。
日常需严格戒酒并避免肝损药物,采用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腹部超声和甲胎蛋白,及时发现肝癌变迹象。出现呕血、黑便或意识改变等急症表现时,需立即急诊处理。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调整方案,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