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二三氯甲基可能对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并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具体危害程度与暴露浓度、时长及个体差异有关。
1.呼吸道刺激
二三氯甲基具有强烈刺激性,吸入后可直接损伤呼吸道黏膜,引发咳嗽、咽喉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高浓度暴露可能诱发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表现为胸闷、喘息甚至呼吸衰竭。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该物质可通过血脑屏障抑制中枢神经功能。短期接触可能导致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或昏迷。动物实验显示其具有神经毒性,可能引发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3.肝肾损伤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性中间产物可累积于肝肾。长期低浓度暴露可能引发转氨酶升高、蛋白尿等指标异常,急性中毒可导致急性肝坏死或肾小管坏死,出现黄疸、少尿等临床表现。
4.致癌风险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列为2A类可能致癌物。长期职业暴露可能增加肝癌、肾癌等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其致癌机制可能与DNA烷基化损伤及细胞突变有关。
接触二三氯甲基时应做好全面防护,作业环境需配备强制通风系统。意外吸入后应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出现持续咳嗽、意识障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相关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