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是指下肢动脉因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进而引发下肢缺血的一种血管疾病。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可导致下肢疼痛、发凉、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1.病因与发病机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脂质沉积在动脉内膜下形成斑块,逐渐导致管腔狭窄或完全堵塞,血流减少,下肢组织供血不足。
2.临床表现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常出现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行走时下肢肌肉疼痛、乏力,休息后可缓解。严重时可出现静息痛、皮肤温度降低、肤色苍白或发绀,甚至出现溃疡、坏疽等缺血性改变。
3.诊断方法
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常用检查包括踝肱指数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可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
若怀疑存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建议尽早就医检查,尤其是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日常需注意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水平,戒烟并适度运动,以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