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哪些

谢正元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可能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道肿瘤以及全身性疾病等,需结合具体症状和检查结果判断。

1.消化性溃疡

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可能导致胃或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形成溃疡,当溃疡侵蚀血管时可引发呕血或黑便。患者常伴有上腹痛、反酸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抑制胃酸并保护黏膜。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症时,食管及胃底静脉扩张迂曲,在食物摩擦或腹压增高时易破裂出血,常表现为大量呕血。治疗需静脉输注生长抑素、注射用奥曲肽等药物降低门脉压力,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或介入手术。

3.急性胃黏膜病变

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损伤胃黏膜屏障,引起广泛糜烂出血。患者多有应激史或用药史,胃镜检查可见弥漫性黏膜充血。可应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硫糖铝混悬凝胶等药物,同时停用损伤黏膜的药物。

4.消化道肿瘤

胃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因组织坏死或侵犯血管会导致持续性出血,可能伴随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确诊需通过胃肠镜及病理活检,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

5.全身性疾病

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因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血管畸形如Dieulafoy病变也可导致突发性出血。这类情况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输注血小板、应用氨甲环酸注射液等止血药物。

若出现呕血、黑便或头晕等出血症状,应立即禁食并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出血。建议尽快到消化内科就诊,通过血常规检查、内镜检查等手段明确出血原因,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