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窦房结功能异常、心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因素等病理性原因有关。若心率持续低于正常范围或伴随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长期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心脏为适应机体需求会出现代偿性心率减慢,通常静息心率可低于60次/分。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会伴随头晕、乏力等症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2.窦房结功能异常
窦房结作为心脏起搏点,若因退行性病变、缺血等原因导致电冲动发放频率降低,可引起窦性心律过缓。患者可能出现心悸、黑曚等症状,确诊需结合动态心电图。此时可遵医嘱使用硫酸阿托品片、硫酸沙丁胺醇片、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提高心率,必要时需安装心脏起搏器。
3.心肌疾病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会损伤心肌细胞,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功能,导致心动过缓。此类患者常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需及时进行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心肌炎患者可使用辅酶Q10胶囊、维生素C片等营养心肌药物。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机体代谢率,导致心率减慢。患者同时存在怕冷、水肿、体重增加等症状,可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通常需遵医嘱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并定期监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
5.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维拉帕米缓释片、地高辛片等药物可能抑制窦房结自律性或房室传导功能,引发心动过缓。这种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日常应注意监测心率变化,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若出现晕厥、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处理。用药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