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年人的静息心率通常在每分钟60-100次,若低于60次/分钟则称为心动过缓。部分人群可能在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长期保持较低心率,但也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生理性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或长期锻炼人群,这类人群心脏泵血效率较高,静息心率可能低至40-50次/分钟。若无头晕、乏力等供血不足症状,且心电图无异常,通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特殊处理。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也可能引起可逆性心率下降,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即可改善。
病理性心动过缓需引起警惕,如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可能引发脑供血不足导致黑朦、晕厥,严重时甚至出现阿斯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高钾血症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心率异常降低。这类情况往往伴随明显临床症状,需通过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检查明确病因。
若发现心率持续低于50次/分钟,特别是伴随胸闷、眼前发黑、意识模糊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对于确诊病理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医生可能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或安装心脏起搏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心率和血压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