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有问题的信号可能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水肿以及头晕或晕厥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与心脏功能异常有关,若持续存在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胸痛
心脏疾病引起的胸痛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能表现为压迫感、紧缩感或烧灼感。常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疼痛可能放射至左肩、背部或下颌。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容易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2.呼吸困难
心脏功能不全时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平卧时憋闷感。这通常与肺瘀血有关,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泵血能力下降,可能导致体液在肺部积聚,影响气体交换,严重时可能出现端坐呼吸。
3.心悸
自觉心跳沉重、过快或不规律,可能伴随胸闷、出汗等症状。常见于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早搏等,心脏传导系统异常会导致心跳节律紊乱,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出现脉搏强弱不等或脉搏短绌现象。
4.水肿
心源性水肿多出现在下肢,呈对称性凹陷性肿胀,晨轻暮重。心力衰竭时心脏排血量减少,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导致水钠潴留,同时静脉回流受阻使液体渗入组织间隙,严重者可能伴有腹水或体重增加。
5.头晕或晕厥
心脏供血不足或严重心律失常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引发头晕、黑蒙甚至短暂意识丧失。这种情况常见于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或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发作时可能伴随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若出现上述任何信号,特别是胸痛持续超过15分钟、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或突发意识丧失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日常应注意监测血压、心率,避免过度劳累,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检查,确诊心脏疾病者需规范治疗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