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肌肉疼痛、水肿以及消化系统症状等,严重时可能累及心脏或神经系统。该病症状因感染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需结合具体病情分析。
1.发热
感染旋毛虫后,幼虫移行至肌肉组织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出现持续数周的弛张热或间歇性发热,体温常达38-40℃。
2.肌肉疼痛
幼虫在横纹肌内成囊时,会破坏肌纤维并引发局部炎症,患者常出现腓肠肌、咀嚼肌等部位剧烈疼痛,伴肌肉肿胀及压痛,严重时可影响吞咽和呼吸功能。
3.水肿
虫体代谢产物或死亡后释放的毒素可能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约50%患者会出现眼睑、面部水肿,部分患者伴有下肢凹陷性水肿。
4.消化系统症状
感染初期幼虫侵入肠道黏膜时,可刺激肠壁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血便或肠黏膜脱落。
5.并发症
重度感染时幼虫可能侵犯心肌引起心包积液、心律失常,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头痛、抽搐甚至昏迷,此类情况死亡率可达5%-20%。
若近期有食用未煮熟的猪肉、野味等高风险饮食史,并出现发热伴肌肉疼痛等症状,建议立即就医进行血清学检测或肌肉活检。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使用驱虫药物,并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治疗期间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