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的分期通常分为I期、II期、III期、IV期以及不可分期和深部组织损伤等类型,不同分期的护理措施需根据皮肤损伤程度进行调整。早期识别和规范护理有助于防止病情进展,促进创面愈合。
1.I期压疮
此期表现为局部皮肤完整,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可能伴有疼痛或皮温升高。护理需避免继续受压,可使用减压垫或气垫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观察皮肤变化,避免按摩发红区域。
2.II期压疮
表皮和部分真皮层缺失,可能形成水疱或浅表溃疡。护理需在消毒后处理破损皮肤,小水疱可自行吸收,大水疱需无菌抽液并覆盖透气敷料。可使用水胶体敷料促进愈合,同时加强体位管理,避免创面受压。
3.III期压疮
全层皮肤缺损,可见皮下脂肪暴露,可能伴有坏死组织或渗液。护理需由专业人员清创术,去除腐肉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填充藻酸盐敷料吸收渗液。定期评估创面,控制感染风险,必要时进行负压引流治疗。
4.IV期压疮
损伤深达肌肉、肌腱或骨骼,伴有广泛坏死组织。护理需手术清创术联合持续负压吸引,使用银离子敷料控制感染。术后保持创面湿润环境,监测全身营养状况,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
压疮护理需贯穿疾病全程,家属和照护者应每日检查骨突部位皮肤,保持床单位平整无褶皱。营养不良患者需增加高蛋白饮食,失禁患者应及时清洁并涂抹皮肤保护剂。若发现创面渗液增多、异味或周围红肿,应立即就医处理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