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可能会导致暂时性的血压升高,但通常不会引起长期高血压。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牙痛发作时,由于疼痛刺激引发的生理反应,具体是否影响血压存在个体差异。
急性牙痛发作时,剧烈的疼痛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这种应激反应可能使收缩压上升10-20mmHg,但疼痛缓解后血压多可恢复正常。若患者本身存在高血压基础,这种波动可能更为明显。
长期慢性牙痛可能通过持续激活炎症反应影响血压。牙周炎等慢性口腔感染会导致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这些物质可能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动脉硬化风险。但这种情况对血压的影响属于间接作用,且需要较长时间积累。
个体差异方面,焦虑敏感人群对疼痛耐受度较低,在牙痛时更易出现血压波动。研究显示约30%的牙科治疗患者在就诊时会出现“白大衣性高血压”,这种应激反应可能在疼痛刺激下被放大。建议牙痛患者及时进行口腔治疗,伴有高血压病史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口腔治疗前可提前告知医生血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