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穿刺是一种产前诊断方法,通常在孕16-24周进行,主要步骤包括术前检查、穿刺取样和术后观察。需在专业医生操作下完成,以降低风险。
1.术前检查
孕妇需提前进行B超检查,明确胎盘位置、胎儿情况及羊水量,确定安全穿刺点。同时需完成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等检查,排除感染或出血风险。部分情况还需进行血型筛查,预防溶血性并发症。
2.穿刺过程
孕妇取平卧位,医生对腹部皮肤消毒后,在B超引导下将细穿刺针经腹壁进入羊膜腔。抽取约20毫升羊水样本,整个过程通常持续1-2分钟。穿刺时可能有轻微胀痛感,多数孕妇可耐受,无需麻醉。
3.术后观察
穿刺后需监测胎心1小时,观察有无宫缩、阴道流液或出血。建议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遵医嘱服用预防性抗生素。约1%的孕妇可能出现短暂腹痛或少量渗液,若持续发热或胎动异常需立即就医。
选择具备产前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术前需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和必要性。术后2-4周可获得染色体分析结果,需按时复诊。存在胎盘位置异常、先兆流产等情况时,医生会评估手术可行性,必要时调整检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