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135阳性通常是指慢性乙型肝炎五项检查中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呈阳性,即俗称的“大三阳”,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且病毒复制较为活跃,传染性较强。这种情况可能见于急性感染期、慢性携带状态或免疫系统应答不足等阶段,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1.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在乙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期,病毒大量复制并释放到血液中,此时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均可呈阳性。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部分伴随黄疸。此阶段需遵医嘱进行保肝治疗,如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宾胶囊、双环醇片等药物。
2.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
若感染持续超过6个月未愈,可能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此时病毒DNA检测通常呈高载量状态,肝组织可能存在持续性炎症。这类人群虽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需定期监测肝功能、肝脏B超等指标,必要时可考虑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
3.免疫系统应答不足
当机体免疫系统未能有效清除病毒时,可能出现免疫耐受状态。这种情况常见于围产期感染的个体,病毒与免疫系统形成共生状态,表现为肝功能持续正常但病毒持续复制。此类患者需密切随访,在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肝纤维化时及时启动治疗。
出现慢性乙型肝炎135阳性结果时,建议及时完善HBV-DNA定量、肝功能、肝脏弹性检测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饮酒,保证充足休息,实行分餐制防止病毒传播。抗病毒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诱发病毒耐药。育龄期女性若处于病毒活跃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