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是女性生理周期中的出血阶段,主要由激素变化引起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所致,通常持续3-7天。这一阶段的生理特征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伴随轻微不适,但若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
1.生理特征
月经期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阴道出血,经血包含血液、黏液及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正常经血呈暗红色,无血块或仅少量血块,出血量在20-60毫升之间。月经周期通常为21-35天,平均28天,个体差异较大。
2.激素调节
月经期开始前,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而发生崩解。此时卵巢内新的卵泡开始发育,并逐渐分泌雌激素,为下一周期做准备。激素波动可能引发子宫收缩以排出经血。
3.症状表现
部分女性在月经期会出现下腹坠痛、腰酸、乳房胀痛等不适,少数人伴有头痛、乏力或情绪波动。这些症状通常与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引起的子宫平滑肌痉挛有关,多数在1-3天内自然缓解。
月经期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用品,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若出现经量过多(每小时浸透一片卫生巾)、严重痛经或周期紊乱超过3个月,应及时到妇科就诊排查子宫肌瘤、内分泌失调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