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血块多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凝血功能异常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
1.生理性原因
月经期间若长时间保持坐姿或平躺,可能因经血排出不畅而在宫腔或阴道内积聚,形成血块。这种情况多与体位改变有关,适当活动后通常可缓解,且不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2.子宫肌瘤
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可能使宫腔面积增大,影响子宫收缩力,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血液在宫腔内停留时间过长时,纤维蛋白原被大量消耗,血液无法及时凝固,易形成暗红色血块。患者可能同时出现下腹坠胀感,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桂枝茯苓胶囊、米非司酮片、氨甲环酸片等药物治疗。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可能引起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导致子宫异常收缩,影响经血顺畅排出。经血在宫腔内滞留时间延长后,易形成黑色或深褐色血块,常伴随严重痛经。通常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孕三烯酮胶囊、地诺孕素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4.凝血功能异常
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凝血功能异常疾病,可能导致经血中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过度活跃,使经血无法正常凝固,排出时呈现较多碎小血块。这类患者可能伴有皮肤瘀斑、牙龈出血等表现,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甲环酸片、咖啡酸片、维生素K1片等药物改善凝血功能。
若排除了久坐等生理因素,或同时出现经期延长、严重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通过B超、凝血功能检查等明确病因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避免自行服用止血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