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高血压的方法通常包括饮食调整、规律运动、控制体重、药物治疗、定期监测等,患者需遵医嘱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1.饮食调整
日常饮食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盐食物。同时增加钾、钙、镁的摄入,如新鲜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等。建议采用DASH饮食模式(停止高血压膳食疗法),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2-8mmHg。
2.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可帮助收缩压降低5-8mmHg。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建议配合抗阻训练,每周2-3次,注意运动前后监测血压变化。
3.控制体重
BMI应维持在18.5-23.9kg/m²范围内,体重每减轻10kg可使收缩压下降5-20mmHg。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减重,尤其要减少内脏脂肪堆积。腰围应控制在男性小于90cm、女性小于85cm。
4.药物治疗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马来酸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联合用药方案需根据患者并发症情况制定,如合并糖尿病可优先选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ARB类药物。
5.定期监测
家庭自测血压应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诊室血压测量需采用标准姿势,测量前静坐5分钟。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发现隐匿性高血压,控制目标通常为小于130/80mmHg。需记录血压波动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
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男性每日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若血压持续高于160/100mmHg或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方案,需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长期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