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肠鸣可能是由脾胃虚弱、饮食不当、外感寒湿、情志失调等原因引起的。长期或频繁出现肠鸣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辨证施治改善症状。
1.脾胃虚弱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患者素体脾虚或久病伤及脾胃,可导致中焦气机不畅,水湿内停于肠道,与气相激而出现肠鸣音。此类患者常伴有食欲减退、大便溏稀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等药物健脾益气。
2.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油腻之品易损伤脾胃,导致食物积滞于中焦,影响气机升降,产生异常肠鸣。这类情况多伴随腹胀、嗳气等症状,可选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消食导滞类方剂调理。
3.外感寒湿
寒湿邪气侵袭人体后,易困阻脾阳,使脾失健运,湿浊下注肠道,阻碍气机运行而产生肠鸣。此类肠鸣常与腹痛、腹泻等症状并见,可考虑使用藿香正气散、附子理中丸等温中散寒化湿的方剂治疗。
4.情志失调
长期忧思恼怒可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形成肝郁脾虚证,使得脾胃运化失常,肠道气机紊乱而出现肠鸣。患者多伴有胁胀、善太息等表现,可遵医嘱采用逍遥丸、痛泻要方等疏肝健脾的方药进行调理。
肠鸣作为常见症状,中医强调需结合全身症状进行整体辨证。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有节,避免过饥过饱,保持情绪舒畅。若肠鸣持续不缓解或伴有腹痛、便血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到中医科就诊,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或针灸治疗,切勿自行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