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血的中药材通常有当归、黄芪、党参、熟地黄、阿胶等,但具体用药需根据个人体质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选择。
1、当归
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中医认为其能改善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以及血瘀导致的月经不调。现代研究显示其含有挥发油、多糖等成分,可促进造血功能。
2、黄芪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主要功效为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肺气虚、中气下陷等证型,可缓解乏力、自汗等症状。其含有的黄芪多糖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气血生化不足。
3、党参
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气血不足、食少便溏有调理作用。研究表明党参皂苷等成分能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营养吸收以助气血生成。
4、熟地黄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可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常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及血虚萎黄。其有效成分地黄多糖、梓醇等具有促进骨髓造血的作用。
5、阿胶
阿胶由驴皮熬制而成,性平味甘,归肺、肝、肾经,能补血滋阴、润燥止血。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及多种出血证。现代药理学证实其富含胶原蛋白、氨基酸,可提升血红蛋白水平。
使用补气血类中药材需注意体质辨识,例如湿热体质者慎用滋腻药物如熟地黄。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药物配伍,避免自行用药引起上火、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若存在严重气血虚弱症状,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