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其传播媒介以伊蚊为主。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蚊虫叮咬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再通过叮咬将病毒传给其他人。此外,母婴传播或血液接触等途径也可能导致感染,但较为罕见。
1、蚊媒传播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当雌蚊叮咬携带病毒的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8~10天,即可通过再次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健康人群。伊蚊通常在白天活动,尤其是清晨和傍晚叮咬较为频繁。
2、母婴传播
若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登革热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将病毒传给胎儿。此类传播途径较为少见,但可能引起早产、低出生体重甚至胎儿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
3、血液接触传播
极少数情况下,输入含有登革热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器官移植或使用被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也可能导致感染。此类传播方式在规范医疗操作中较为罕见,但仍需严格筛查血液制品。
日常生活中应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如使用蚊帐、驱蚊剂,清理积水环境。若出现高热、皮疹、肌肉疼痛等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并告知流行病学史,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