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严重时可出现休克。抢救措施通常包括一般处理、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或手术以及监护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相应方案。
1、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可能伴随胸痛(尤其是深呼吸时)、咳嗽、咯血等。部分患者出现晕厥、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提示病情危重。查体可见呼吸急促、肺部湿啰音、颈静脉怒张等体征。
2、一般处理
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给予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必要时使用无创通气或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纠正低血压时需谨慎补液,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抗凝治疗
确诊后立即启动抗凝,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低分子肝素起效快,通常作为初始治疗,后续过渡至口服抗凝药物。抗凝疗程需根据病因调整,一般持续3-6个月。
4、溶栓治疗
适用于高危肺栓塞伴休克或右心功能不全者,常用阿替普酶、尿激酶等药物。需在发病48小时内应用效果最佳,但存在出血风险,禁用于近期手术、脑出血等患者。溶栓后需继续抗凝治疗。
5、介入或手术治疗
对溶栓禁忌或失败者,可行导管取栓术或肺动脉血栓切除术。介入治疗通过机械碎栓或抽吸血栓恢复血流,外科手术适用于中央型大块血栓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出现疑似肺栓塞症状应立即就医,确诊需结合D-二聚体、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注意观察有无皮肤瘀斑、血尿等出血倾向。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高危人群需长期预防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