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是发生在腹膜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外伤或术后感染等因素引发。该病起病急骤且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1、细菌感染
这是腹膜炎最常见的病因,多继发于腹腔内脏器穿孔或破裂,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阑尾炎穿孔等。穿孔后胃肠道内容物外溢至腹腔,其中的细菌如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迅速繁殖并引发感染,导致腹膜充血、水肿及大量炎性渗出。
2、化学刺激
某些无菌性物质如胃液、胆汁、胰液等进入腹腔可造成化学性腹膜炎。例如重症胰腺炎时,胰酶被激活后消化周围组织,刺激腹膜产生剧烈疼痛和炎症反应。
3、外伤或术后感染
腹部开放性损伤可使细菌直接侵入腹腔,而腹腔手术后若发生吻合口瘘或操作污染,也可能诱发腹膜炎。此外,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可能因导管相关感染引发此病。
该病典型表现为剧烈腹痛,疼痛常从局部扩散至全腹,伴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肠鸣音减弱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休克表现。临床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哌酮、甲硝唑等,必要时通过手术清除感染灶。日常需注意腹部外伤防护,出现持续腹痛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