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肝经的穴位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肝经的穴位主要包括大敦、太冲、章门、期门、行间等,这些穴位在中医理论中常用于调理肝脏功能及相关疾病。以下是肝经主要穴位的具体介绍:

1、大敦穴

位于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处。此穴为肝经井穴,常用于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通过艾灸或按压大敦穴,可辅助改善疝气、崩漏等病症,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

2、太冲穴

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作为肝经原穴,太冲穴是调理肝火旺盛、肝阳上亢的关键穴位。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目赤肿痛及月经不调,针灸此穴有助于平肝熄风、疏泄肝郁。

3、章门穴

位于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下方。作为脏会穴,章门穴与脾经交会,可协调肝脾功能。常用于缓解腹胀、胁痛及消化不良,配合艾灸可增强健脾疏肝的效果。

4、期门穴

位于胸部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作为肝经募穴,期门穴直接反映肝脏状态,常用于治疗胸胁胀满、呃逆及乳腺疾病。针灸该穴可调节肝胆气机,缓解情绪抑郁相关症状。

5、行间穴

位于足背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作为肝经荥穴,行间穴擅长清泻肝火,常用于目赤肿痛、口苦咽干等实热证。配合太冲穴使用可增强疏肝解郁的效果。

日常按摩这些穴位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若需针灸治疗,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体质差异和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配伍及操作方法。肝经穴位调理需长期坚持,并配合饮食、作息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