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肛门括约肌松弛是什么病

王远 外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肛门括约肌松弛可能是由生理性退化或病理性损伤引起的症状,常与括约肌功能异常相关的疾病有关,例如分娩损伤、神经损伤、肛肠疾病或慢性疾病等。若伴随排便失禁、肛门坠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退化

随着年龄增长,肛门括约肌的肌肉组织可能出现自然退化,导致收缩力减弱。这种情况常见于老年人群,可能伴随肛门轻微松弛或偶发性控便困难,但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失禁。日常可通过提肛运动锻炼肌肉功能,延缓退化进程。

2、分娩损伤

多次阴道分娩或难产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撕裂或拉伸损伤。这种损伤可能造成括约肌结构破坏,引起持续性松弛,表现为排便控制力下降或肛门闭合不全。对于明确损伤的患者,可考虑手术修复,例如括约肌成形术。

3、神经损伤

马尾神经损伤、脊髓病变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影响支配括约肌的神经传导功能,导致肌肉无法正常收缩。此类患者常伴有下肢麻木或排尿异常,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

4、肛肠疾病

长期痔疮、肛裂或肛周脓肿反复感染可能破坏括约肌结构,造成瘢痕性松弛。肛瘘手术若操作不当也可能损伤括约肌。此类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遵医嘱使用痔疮栓、地奥司明片,或进行肛瘘挂线术等微创手术。

5、慢性疾病影响

慢性腹泻、炎症性肠病或长期便秘可能因直肠扩张导致括约肌疲劳性松弛。糖尿病患者因自主神经病变也可能继发括约肌功能障碍。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如使用蒙脱石散止泻、乳果糖口服溶液调节排便,同时加强括约肌锻炼。

若出现肛门坠胀、黏液渗出或无法控制排气排便等症状,建议及时到肛肠科就诊。通过肛门指检、肛管超声或肌电图检查可评估括约肌功能状态。日常注意避免久坐久蹲,保持肛周清洁干燥,规律进行提肛运动以增强肌肉力量。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