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上的穴位通常包括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以及合谷等,不同穴位具有各自的定位和主治功能。以下从中医角度分析这些穴位的特点:
1、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该穴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常用于缓解发热、高血压、上肢疼痛及咽喉肿痛等症状。针灸或按摩此穴可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来发挥治疗作用。
2、手三里穴
手三里穴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此穴主治肩臂疼痛、上肢麻木、腹痛及腹泻等病症。刺激该穴位可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作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常用于治疗心悸、胸闷、胃痛、恶心及失眠等症。其作用机制与调节心脏功能和胃肠神经功能相关。
4、外关穴
外关穴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该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可缓解头痛、耳鸣、上肢痹痛及热病等。针灸此穴有助于疏通三焦经气,改善气血阻滞。
5、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作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及上肢活动障碍。此穴具有疏风解表、镇静止痛的功效。
建议在进行穴位刺激前咨询专业中医师,根据个体体质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自行操作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按压导致软组织损伤,若有不适需立即停止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