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一般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延缓肾功能恶化,避免发展为肾衰竭。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长期管理,多数情况下病情能得到较好控制。
慢性肾炎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主要由于肾小球损伤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其病理改变多为不可逆性,即使积极治疗也难以使受损的肾单位完全恢复。但通过早期干预,可保护剩余肾功能,延缓疾病进程。常用药物包括卡托普利、缬沙坦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帮助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小球硬化。同时需配合低盐、低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蛋白质摄入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
当出现高血压、水肿等症状时,需使用硝苯地平、呋塞米等药物控制血压和利尿。合并贫血者可补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电解质紊乱需使用碳酸氢钠等药物调节酸碱平衡。治疗过程中需每3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动态评估病情变化。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饮食上注意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的摄入,忌食高嘌呤食物。若出现尿量明显减少、血肌酐快速上升或严重水肿等情况,应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药物或听信偏方,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长期带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