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是指心脏在正常节律中提前出现的异常搏动,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通常与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有关。其发生可能为生理现象,也可能与心脏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相关。
1.类型
早搏根据起源部位可分为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房性期前收缩起源于心房,心电图表现为提前出现的P波;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心电图显示宽大畸形的QRS波;交界性早搏则来源于房室交界区。不同类型的早搏在临床意义和预后上存在差异,需通过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明确诊断。
2.常见原因
生理性因素包括情绪紧张、过度劳累、摄入咖啡因或酒精等。病理性原因涉及心肌缺血、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等全身性疾病亦可诱发。部分患者可能因药物副作用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
3.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为心悸、心前区不适或心跳停顿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值得注意的是,症状严重程度与早搏数量不一定成正比,偶发早搏可能无症状,频发早搏反而可能耐受性较好。部分患者可能因过度关注症状产生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若出现频繁早搏或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心电图等心脏检查。日常需注意规律作息,避免刺激性饮食,控制基础疾病。确诊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必要时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或射频消融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