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通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主要继发于肺结核。常见病因包括肺结核病史、免疫力低下以及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等,需结合具体病情分析。
1、肺结核病史
肺结核患者未规范治疗时,结核分枝杆菌可能通过吞咽含有病原体的痰液进入肠道,进而引发肠结核。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低热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2、免疫力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合并糖尿病或艾滋病等疾病可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肠道的风险。此类患者可能伴有消瘦、乏力等症状。除抗结核治疗外,还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控制,例如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或使用胰岛素调控血糖。
3、饮用未经消毒的牛奶
摄入被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牛奶或乳制品可能直接感染肠道。患者常见症状包括腹部包块、肠梗阻等。治疗时需联合乙胺丁醇片等药物,并建议日常避免饮用生乳,选择巴氏消毒奶制品。
若存在长期腹痛、腹泻或结核病接触史,建议尽早就医完善肠镜、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足疗程用药,避免擅自停药导致耐药性。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营养以增强抵抗力。